网站主办:中国衡器协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称重技术研讨
 关键词:

共 21 页  当前是第 9 页  请选择页: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上一页 下一页 

共 809 篇文章

称重传感器技术在非衡器工业领域的应用 作者:刘九卿 发表日期:2017年4月
摘要:应变式称重传感器以其高技术性、高技巧性、高综合性和高渗透性等特点,除在衡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之外,还不断的向相关学科和非衡器工业领域扩散,国内外有许多在非衡器工业领域成功应用的案例。本文重点介绍了应变式称重传感器技术在大流量测量,动态称重法液体流量测量及校验,高铁列车车轮踏面在线检测,飞行器、旋转物体重心测量,……

称重传感器非线性误差及其线性补偿技术 作者:刘九卿 发表日期:2017年4月
摘要:任何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最重要的机械部分通常是弹性元件,其功能是对作用载荷的反作用,同时把载荷的作用集中于一个均匀的应变场内,使载荷P和应变ε成线性关系。但有些弹性元件结构并非如此,需要求得非线性误差进行线性补偿。本文推算了固有线性较差的方柱式、圆柱式、小量程悬臂梁式弹性元件的非线性误差。介绍了在称重传感器内部,……

浅谈标准技术指标的确定方式及处理措施 作者:陈成军 发表日期:2017年4月
摘要:因制定标准可以提升企业形象、抢占市场先机,众多企业纷纷参与到标准制定工作中来,但往往因对标准的编制程序、要求不太明确,一味地提高标准性能指标或降低标准要求,那如何能恰当地给出标准的性能指标来满足产品发展的要求和市场需求呢?本文从制定标准的目的原则、确定标准性能指标要求的方法和现存问题的解决措施等几方面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于JJG1118-2015《电子汽车衡(衡器载荷测量仪法)检定规程》与JJG1119-2015《衡器载荷测量仪检定规程》关键问题的商榷 作者:陈日兴 发表日期:2017年4月
摘要:本文针对JJG1118-2015《电子汽车衡(衡器载荷测量仪法)检定规程》和JJG1119-2015《衡器载荷测量仪检定规程》在制订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引起国内技术检定机构的重视。

电子汽车衡检测或校准方法的商榷 作者:沈立人 发表日期:2017年4月
摘要:电子汽车衡检测误差实际上是反映了该产品的综合性能情况,不论采用何种检测方法,其目的是能够如实、准确、方便、安全地得到被检产品的性能。本文将近几年来国内一些有志之士的探索方法,按照个人的理解进行分析,与同行们一同探索。

对电子衡器抗干扰试验的几个问题探讨 作者:沈立人 发表日期:2017年4月
摘要:R76《非自动衡器》等国际建议规定,电子衡器在进行型式评价试验时,必须进行电磁兼容性试验,但是其规定的最大允许变化量,与GB/T17626《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试技术》系列国家标准规定的试验结果评价标准存在一些差异。再则,非自动衡器与自动衡器在使用状态、要求都不同,是否应该采用相同的电磁兼容性试验结果,也是应该探讨的问题。

智能制造与衡器应用综述——论智能制造在衡器行业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日兴 发表日期:2017年4月
摘要:本文从智能制造概念入手,针对我国衡器行业现状,提出了实施智能制造的较为实用的解决方案及最新OEM产品应用介绍,期待我国衡器行业在智能制造方面跟上全国发展步伐。

称重传感器灵敏系数的自补偿技术 作者:刘九卿 发表日期:2017年3月
摘要:电路补偿与调整是应变式称重传感器的关键技术和核心制造工艺。本文在分析称重传感器灵敏系数温度误差产生原因和误差性质的基础上,推导出圆柱式、板环式和轮辐式弹性元件灵敏系数的温度误差计算公式,介绍了经典的灵敏系数温度补偿方法和利用卡玛合金为敏感栅的电阻应变计实施的灵敏系数温度误差自补偿技术。

关于电子台案秤的稳定性问题 作者:刘九卿 发表日期:2017年1月
摘要:稳定性是电子台案秤非常重要的质量指标,是市场竞争力的决定性标志,也是我国与工业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的主要差距。结合我国电子台案秤研制、生产总体情况和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介绍了电子台案秤自身稳定性和对环境条件稳定性概念;讨论了提高电子台案秤稳定性的相关问题及系统性和随机性因素;提出了......

免停车车载称重在线检测系统的研究 作者:林发 林金田 许冠 发表日期:2016年10月
摘要:本文介绍一种免停车的称重在线检测系统,旨在实现车载称重免停测量,节约车辆超载核查时间。本文通过设计免停车车载称重在线检测系统,并对称重数据进行波动判定、滤波剔除干扰数据、均值估计获得精确的车载称重数据。本系统称重精度高,实用性强,能够较好地满足当前的车载称重需求。

动态轴称重汽车衡校验 作者:周祖濂 发表日期:2016年8月
摘要:固定式动态轴称重汽车衡是我国最广泛用于汽车收费站计量车重和监测车辆超载的装置。早已成为大家熟悉的计量装置和衡器生产厂家的定型产品。但就其校验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浅析应变式称重传感器数字化工厂 作者:刘九卿 发表日期:2016年6月
摘要:本文分析了应变式称重传感器制造企业如何建立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管理体系,应用数字化手段优化工艺设计流程、生产管控流程、质量控制流程和成本管理流程,以支撑企业长远发展和转型升级。通过建立应变式称重传感器三维数字化协同研制体系和适合产品制造模式及流程特点的数字化柔性生产线,实现“刚柔并济”的数字化工厂。

小量程梁式称重传感器的结构与计算 作者:刘九卿 发表日期:2016年5月
摘要:为使小量程称重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刚度,选择弹性元件的结构形式和金属材料至关重要,为满足体积小、高度低、重量轻等小型化的要求,多选择梁式结构。本文介绍了双端固支梁、悬臂梁、薄壁梁式小量程称重传感器弹性元件的结构与特点、受力分析与理论计算、弹性模量效应及电阻应变计基底材料影响,并给出结构设计与计算实例。

光子秤技术在衡器行业的创新应用与展望 作者:陈日兴 张继昌 发表日期:2016年4月
摘要:本文从光纤技术的原理出发,重点对于光纤技术在称重行业的应用特点及现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并对光子秤技术在衡器行业的预期最新应用领域和具有突破性的特性进行了展望,期待我国衡器行业在光子秤技术上有创新与划时代的变革。

国内外电子衡器结构创新与应用分析 作者:刘九卿 发表日期:2016年4月
摘要:本文介绍了模块化拼装结构电子汽车衡、工业轴重秤;集成化称重轨、称重板、称重钩、称重环;部分集成化电子汽车衡、电子吊钩秤;轻型化薄壁型钢结构电子称重梁、电子平台秤;特种用途的承载器可伸缩型电子秤、分体式滚动圆捆纸张电子秤。重点介绍了国内较少设计与应用的空心闭合截面薄壁型钢结构承载器的设计与计算。

对非自动衡器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技术问题的探讨 作者:沈立人 罗建敏 安爱民 发表日期:2016年4月
摘要:在许多领域内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工作对技术交流、商品贸易、参数评定、国际互认、质量控制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就同任何事物一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使用也有它的局限性,并不是随意可以应用于任何被测量物品的,比如计量器具中的衡器类产品。本文围绕非自动衡器类产品的误差判别特点与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之间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对R76国际建议附录F中几个问题的商榷 作者:沈立人 发表日期:2016年4月
摘要:本文对R76国际建议在名词术语方面和R60存在不一致,会给读者的使用带来一定影响的问题建议进行修改;;对于R76的附录F中所提供的两个实例,我们发现给出的一些数据缺乏认真考虑,不应该忽略了产品的普遍情况。针对这些附录F中存在的情况,我谈了个人的一点认识和修改意见,希望能够与各位同仁商榷。

从国际建议OIML R76漫谈非自动衡器技术规范的差异化管理 作者:马丙辉 发表日期:2016年4月
摘要:非自动衡器的技术规范源头是国际建议OIML R76,由于我国采取的是等同采用,出现了国家标准、型式评价依据雷同的情况,同时检定规程、监督抽查评价规程的制定是以国家标准和型式评价为依据,导致衡器类技术文件之间缺少差异化的特征。在借鉴同行专家的基础上,本文对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辨证分析,同时将技术管理和市场中存在的一些对立现象进行分析。

传感器是“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技术 作者:刘九卿 发表日期:2016年4月
摘要:本文从“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新工业革命是以制造业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绿色化、服务化为核心,将使要素配置方式、生产方式、组织模式等发生革命性转变这一特征出发,阐述了传感器是“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技术及其对传感器的新要求;分析了为适应新要求传感器应从传统型向全新型转型发展,……

应变式称重传感器使用简介 作者:周祖濂 发表日期:2016年4月
摘要:称重传感器是电子衡器的关键基础部件,其准确度、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称重系统的计量性能,而正确的选择和使用称重传感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在收集国内外称重传感器使用经验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如何从种类繁多的称重传感器中选择适合的结构类型以及如何判别不同厂家所生产的同类型称重传感器的性能和应用特点。

我国称重传感器制造企业的分析与探讨 作者:杨青锋 发表日期:2016年4月
摘要:称重传感器是电子衡器的心脏部件,称重传感器制造企业的发展对我国衡器工业的推动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对我国称重传感器制造企业的制造、供应、销售三大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目的在于促进我国称重传感器制造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进而为我国衡器工业,乃至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电子秤免驱动中英文条码显示、打印模块 作者:唐令弟 发表日期:2016年4月
摘要:本文介绍了免驱动中英文条码显示.打印模块,在同类的产品上都能使用、共享,可加快新产品开发的速度,使原有产品升级换代极其容易

电子皮带秤耐久性测试讨论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陈日兴 发表日期:2016年4月
摘要:电子皮带秤的耐久性测试是国际上较为关注的热点。本文就电子皮带秤的耐久性及其测试从定义出发,在理论上对电子皮带秤耐久性误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计算,并阐述了国内外关于电子皮带秤耐久性测试的讨论进程,最后提出了本人的看法与展望。

0.2级皮带秤耐久性试验的重要性 作者:周祖濂 发表日期:2016年4月
摘要:本文对皮带秤实施耐久性实验的难点、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特别强调了0.2级皮带秤在我国实施耐久性实验的重要性。

移动打包机在小型码头的应用 作者:张加营 申良栋 胡传旺 发表日期:2016年4月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移动打包机在张家港一小型码头应用的案例,即将2台双斗定量包装秤集成到一台移动小车上组成移动打包机,上面增加可拆卸的储料仓,可方便拖入库房内进行包装作业,也可用于库房外作业,降低了用户流动作业的成本,提高了包装效率和经济效益。

柔性称重数据并发采集与流程控制研究及应用 作者:项进解 发表日期:2016年4月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探讨流程工业数据并发采集与流程控制系统的技术路径和技术手段,创新性地将WORK-FLOW方法概念、并行采集处理与流程控制手段应用于流程工业的企业MES信息控制智能化系统,并探讨广泛适用于企业不同特征的工作流路径的智慧型系统管控方法和手段,并结合实际案例予以呈现。

关于定量皮带秤的自动定量误差 作者:盛伯湛 发表日期:2016年4月
摘要:最近国内在拟制的《定量皮带秤》行业标准,是继国际上首个相关专用设备标准《耐压式计量给煤机》之后的又一个专门针对定量皮带秤的产品标准。文中对该标准稿涉及的定量皮带秤范围的界定、自动定量误差(俗称控制误差)的定义和表达式、检测定量皮带秤自动定量误差的必要性、定量皮带秤准确度等级的指标、自动定量误差的散状物料测定方法等相关问题作了解释和说明。

汽车衡承载器焊接问题分析 作者:沈立人 刘方全 发表日期:2016年4月
摘要:由于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电子汽车衡承载器都是采用金属结构,这样焊接问题就成为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对于如何减少焊接带来的结构件变形,本文从焊接工艺角度,分析了焊接残余应力对汽车衡承载器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减少焊接残余应力的几种方法。

工业4.0时代的智能称重技术构想 作者:张宏社 发表日期:2016年4月
摘要:工业4.0时代的称重技术是智能称重技术,智能称重系统是智能称重技术的具体应用。智能称重技术、智能称重系统的概念、技术内容和要点都符合工业4.0的特征,智能称重系统、智能称重技术、大数据、“跨界”互联等特点,必将带来衡器产业跨时代、革命性的变革。

大数据时代的客户、产品管理和云称重技术 作者:刘先兵 郭磊 发表日期:2016年4月
摘要:“互联网+”和“大数据”正在广泛的渗入到各行各业,而其在衡器行业的应用却相对较少,尤其是在客户和产品管理方面亟需利用大数据的方法来帮助深入挖掘其价值。本文通过浅析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衡器行业如何借助云称重技术,来完成大量称重数据的云端存储,并利用大数据的挖掘技术来最终实现对衡器行业深层次的整合和创新。

衡器在物联网技术中的创新应用 作者:侯李军 发表日期:2016年4月
摘要:本文基于当今科技发展过程出现的Wifi,路由器,Zigbee模块,个人电脑等物联网产品作为基础,探讨了衡器技术与无线通信、嵌入式系统综合处理、信息融合等技术在构建综合测量控制平台的技术可行性。

大皮重小秤量双传感器电子平台秤的设计 作者:贾恒信 段鹏 余康 发表日期:2016年4月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皮重小秤量电子平台秤的基本要求分析,提出了采用双杠杆平衡大皮重、双数字式传感器测量物料的方法,达到平衡或减少大皮重,提高平台秤称量分辨率和准确度的目的,有效的解决了大皮重小秤量电子平台秤的精度问题,从而保证了大皮重小秤量物料的计量。

湘钢200吨铁水衡大修改造 作者:谭晓彪 发表日期:2016年4月
摘要:针对湘钢1号200吨动态电子铁水衡存在的诸多故障隐患,我们进行了技术改造,通过改造,其计量性能得到了提高,设备保障能力得到了提升,运行稳定可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PKV-100型装载机电子秤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作者:张玉东 发表日期:2016年4月
摘要:本文分析了PKV-100型装载机电子秤设计上存在的问题,结合铁路货运计量管理的要求提出改进方案,经改进形成了新一代智能化PKV-300M型产品,使装车操作更加方便、快捷,更好地满足了铁路货运装车计量要求。

轨道衡随动式过渡器的设计 作者:冯化中 高长律 高春兰 伍新鹏 发表日期:2016年4月
摘要:随动式过渡器是轨道衡过渡器中最常用的形式之一。不断总结、归纳随动式过渡器在实际使用中的经验,细化设计理论、完善设计方案、简化制造工艺、简化安装调试过程,使过渡器更加适应轨道计量的发展和需求。

我国轨道衡量值传递和溯源系统 作者:安爱民 段小军 高长律 李世林 发表日期:2016年4月
摘要:阐述了我国轨道衡量值传递和溯源系统的组成,包括“E2等级大砝码标准装置”、“F1等级大砝码标准装置”、“F2等级大砝码标准装置”、“标准轨道衡标准装置”和“检衡车标准装置”,该系统形成了从国家计量基准到工作轨道衡的完整合理的量值传递系统,保证了轨道衡量值传递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统一性。

冶金耐高温称重技术应用浅谈 作者:罗伏隆 发表日期:2016年4月
摘要:运行在高温环境下的称重设备,须采用“耐高温称重传感器”,承载器应进行“抗冲击”,“防烧损”特殊性结构设计,称重信号采用“无线传输”方案。HSB模块式耐高温电子秤,是针对冶金高温环境称重计量的专业设计,有效解决高温环境称重计量的适用技术。适用于冶金及其它高温环境称重计量的推广应用。

M12等级吨位砝码检测方法的探讨 作者:汪友宏 朱报平 发表日期:2016年4月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M12等级吨位砝码检定工作的实际情况, 做了质量差值法和直接称重法的对比试验和分析,说明用质量比较仪,检定M12等级吨位砝码采用直接称量法是可行的。

论轴载在汽车衡承载台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 作者:查玉娟 吴惠芳 周海军 李锦利 发表日期:2016年4月
摘要:一直以来,汽车衡的关键指标之一是最大秤量,但最大秤量对于汽车衡承载台的结构设计并无真正的实际意义。当车辆行驶在承载台上时,车辆质量因重力产生的载荷是通过各个轮轴分配后作用在承载台上的。对轮轴载荷(简称轴载,包括单轴和轴组)进行分析,将其作为汽车衡承载台的力学模型中的重要信息,可以直观地对承载台进行强度和刚性的计算、校核。

汽车衡承载能力分析和组合型多范围汽车衡的探讨 作者:唐廷烨 谷尚局 杨承凯 戚坚 发表日期:2016年4月
摘要:本文通过对汽车衡承载情况的分析,提出开发组合型多范围汽车衡的设想。


稿件来源:
本网站刊登的称重技术论文均为作者向中国衡器协会技术专家委员会和《衡器》期刊的投稿。

欢迎投稿!投稿信箱:hqlw2010@163.com
联系电话:010-62115990
     010-62119973

 关键词:

共 21 页  当前是第 9 页  请选择页: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上一页 下一页 

点击此图标,下载安装PDF文件查看器
返回主页

 网站主办: 中国衡器协会  北京北三环西路43号青云当代大厦806室  Tel: 010-62115995  Fax: 010-62115741   京ICP备05008132号